
个人亲子鉴定与司法亲子鉴定的区别,哪种适合你?
- 2025-05-11
- 10
在DNA个体识别中,样本采集是整个司法流程的基础环节。合规、规范的取样不仅影响后续DNA提取、扩增与分型的成功率,更决定鉴定报告的法律效力。因此,本文基于司法部《个体识别技术规范》及国际法医最佳实践,集中介绍口腔拭子、外周血、血斑、毛发、指甲、精斑、烟蒂、牙刷及触摸DNA等九大样本类型的标准采集流程、标识与包装、链条管理与现场/实验室注意事项,确保您的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法医取证SOP。
法医DNA个体识别需遵循司法部《个体识别技术规范》(SF/Z JD0105012-2023)及ISO/IEC 19794-14:2013等标准,要求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取样,并做好视频与照片留存、样本编号与双人见证签字等证据链管理,以防采样污染和紊乱司法部。
采样前2小时内须禁食、禁水及禁漱口;由佩戴无菌手套的取样人员使用泡沫棉签在受检者双侧颊黏膜处各反复擦拭15次;拭子棉头自然风干后置入采样管,贴上唯一条形码标签并封签。运输时可常温保存2周【。
在独立采样室由资质护士使用EDTA抗凝管抽取6–10 mL静脉血;抽取后轻轻颠倒管体8–10次,确保血液与抗凝剂混匀;贴封签并放入4 ℃冷藏箱,8 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分离血浆,防止DNA降解。
使用采血套件在指尖或耳垂处点滴3–5 滴血于FTA卡专用滤纸上;自然阴干30 分钟后置于干燥袋,标注编号并封口;常温条件下可保存1–2 个月。该方法适用于快速邮寄场景。
剪取带完整毛囊的头发6–10 根,距离发根3–4 cm处剪断,放入标号无菌纸袋;适用于器官/骨髓移植后或血液样本不宜采集的个体。
使用一次性消毒指甲钳剪取数片指甲碎片,置入无菌小管并贴编号,常温保存即可;对皮肤下微量DNA亦有良好提取效果。
对性侵相关样本或实验室送检,使用棉签蘸取可见精斑或刮取衣物斑迹;置FTA卡或采样管中,阴干后封存,需同时采集对照口腔拭子。
确保使用者单一口烟蒂或口香糖后及时采集,分别放入纸袋或无菌管,拍照记录来源及位置,封签并编号。
取用使用后24 小时内的牙刷,剪取刷毛部分或擦拭刷头至FTA卡,确保样本来源明确;适用于家庭或侦查现场取证。
使用泡沫拭子在物证表面(如门把、武器柄)轻柔擦拭,避免强压导致家具DNA碎片化;拭子阴干后放采样管并封签,适用于无明显生物痕迹场景。
唯一编号:所有样本均贴射频标签或条形码,现场与后台信息同步,杜绝“样本错配”风险。
双人签字:取样人员与当事人/监护人需在《样本采集记录单》上签字确认采样操作。
视频留存:全程录像、拍照,记录环境、人员与操作细节,确保取证合规与司法可审性。
包装运输:按UN3373危险品分类二层包装,内层密封透气,外层加固并附转运单及温度记录卡。
验收流程:实验室接收时需逐一核对编号与材料完整性,异常样本即时退回并重新采样。
环境控制:采样区须远离污染源,定期紫外灯消毒,保持流动空气。
防护装备:取样与实验操作使用不同级别的防护服与一次性耗材,避免交叉污染。
时间管理:液体样本24 小时内分离或送检,拭子与滤纸样本48 小时内完成初步分析。
应急预案:若出现样本失效、标签脱落或设备故障,启动备用采样包或现场快速处理流程。
人员培训:所有取样与实验人员需定期进行SOP培训与外部质评,确保操作一致性。
通过上述九大样本类型的详细采集方法与链条管理规范,三甲医院法医DNA中心及其他司法鉴定机构可在最大程度保证样本完整性与可追溯性的前提下,高效、合规地完成DNA个体识别前期取证工作,为后续高精度STR/SNP检测与“9个9”匹配精度奠定坚实基础。